[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贵州]-[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罗甸县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罗甸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部,黔桂两省区结合部的红水河畔,紧邻“中国天眼”,距省会贵阳150公里,距州府都匀170公里。国土面积3013平方公里,辖8镇1乡1街道,186个村(居、社区),总人口36.7万人,有汉、布依、苗、侗等30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1%。
罗甸历史文化悠久。始有建置史载于唐贞观三年(629年)置庄州,下辖乐安县(今罗甸境内)。贵州早期的地下党支部——中共蛮瓦党支部在这里诞生,罗甸人民赓续红色血脉,用生动实践创造了“大关精神”和“麻怀干劲”,厚植劳模土壤,先后涌现出11位“全国劳模”。多彩民族文化、隐秘红色文化、独特劳模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绵延赓续,共同构筑了罗甸深厚的文化底蕴。
罗甸交通条件便利。贵百、余龙高速在罗甸“十字交叉”,G552、G212国道、FAST专用旅游通道过境。沿红水河航道直下西江、珠江,罗妥港口至龙邦口岸仅300余公里,至广东磨刀门港仅1200余公里,水陆并进、通江达海的立体交通正在推动罗甸崛起成为贵州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黔中经济区连接北部湾经济区、泛珠三角地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之间的重要节点城市。
罗甸气候温润宜人。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春早、夏长、秋迟、冬短的气候特点,年均气温19.6℃,冬季平均气温11.6℃,年日照1350—1520小时,年均降雨量1335毫米,无霜期长达335天,素有“天然温室”之称,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是全国“菜篮子”生产县、贵州水干果和蔬菜主产区之一,特色农产品扬名省内外,罗甸脐橙、火龙果、艾纳香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荣获“中国火龙果之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
罗甸自然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玉石、大理石、硅等矿产30余种。水、风、光等清洁能源资源丰富,拥有300多平方公里的宽阔水域。有被誉为“东方洞穴博物馆”的大小井风景区、“三叠纪”大贵州滩板庚滩、世界最大的打黛河天坑和董架五行天坑、红水河水上漂浮栈道等特色旅游资源。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县”“贵州最佳避寒地”,“阳光、运动、甜蜜、慢生活”的罗甸专属4S旅居生活品牌渐入人心,是康体养生、冬季旅游的最佳目的地。
2021年前三季度高质量绩效评估排全省48个Ⅱ类县第4位,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0.64亿元,增长11%,增速排全州第3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正增长;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5911元、13924元,分别增长8.5%、10.7%。
【历史沿革】
罗甸,战国时期属大夜郎国。秦时属象郡。汉属牂牁郡谈指县。三国时属蜀汉益州。隋属牂牁郡州隶属宾化县。唐属庄州乐安县。宋属罗甸国,后改称罗蕃(博)。元为罗蕃(博)首府。明称罗斛哨,属广西右江道泗城州。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改为罗斛厅,隶属贵阳府。民国三年(1914年)改置罗斛县。民国十九年(1930年)更名罗甸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贵州省划分为十一个行政督察区,罗甸县属第二行政督查区,督察专员公署设在独山县。1951年3月23日罗甸县和平解放,属独山专区。1951年12月改属贵阳专区。1952年12月贵阳专区改称贵定专区,专署由贵筑县迁至贵定县。1954年1月设罗甸布依族自治区。1955年12月改称罗甸布依族自治县。1956年8月建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划归黔南自治州。根据民族自治州所属县不再冠以相同的民族自治县名的规定,罗甸布依族自治县改称罗甸县。此后,罗甸县一直属黔南州。1958年12月贵州省撤并一部分县,黔南州撤销平塘县,将平塘县的通州、克度、西关3个区(公社)划入罗甸县。1961年8月恢复平塘县,由平塘划入的3个区(公社)又回归平塘县。1991年11月撤区、并乡、建镇前,全县有6个区和一个区级镇,49个乡和1个乡级镇,271个行政村1770个村民组,3个居委会和11个居民小组。撤区、并乡、建镇后,全县设19个乡和7个乡级镇,27l个行政村,1769个村民小组,3个居委会和11个居民小组。2014年初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县辖斛兴街道、龙坪镇、边阳镇、沫阳镇、罗悃镇、茂井镇、逢亭镇、木引镇、红水河镇、凤亭乡共8镇1乡1街道,177个村和15个社区居委会。2022年,全县辖斛兴街道、龙坪镇、边阳镇、沫阳镇、罗悃镇、茂井镇、逢亭镇、木引镇、红水河镇、凤亭乡共8镇1乡1街道,171个村和15个社区居委会。
【行政区划】
罗甸县位于贵州南部边陲,县境北连惠水、长顺县,西邻紫云、望谟县,东北与平塘接壤,南以红水河为界与广西天峨、乐业两县隔河相望。国土面积3013平方公里,全县辖8镇1乡1街道,171个村,15个社区。总人口36.7万人。是“中国火龙果之乡”、“中国长寿之乡”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是康体养生、冬季避寒的最佳目的地。
罗甸县境属典型的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春早、秋迟、夏长、冬短的气候特点,年均气温19.6℃,无霜期长达335天,素有贵州的“天然温室”之称。
【自然地理】
罗甸位于贵州南部,与广西隔红水河相望,全县总面积301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5万公顷。县城距省会贵阳150公里,距州府都匀170公里。辖8镇1乡1街道171个村,15个社区,户籍总人口36.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25.9万人,城镇人口13.3万人,乡村人口23.4万人。人口出生率9.72‰,自然增长率-0.34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布依族。森林覆盖率63.09%。县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春早、秋迟、夏长、冬短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20.3℃,年均降雨量1069.8毫米,无霜期长达351天,素有“阳光罗甸,康养湖城”之称,是康体养生、冬季避寒和休闲旅游的最佳目的地,是全国“菜篮子”生产县,是贵州水(干)果、蔬菜主产区之一,蔬菜、脐橙、火龙果等农产品扬名省内外。
罗甸县行政区域总面积为301307.80公顷,湿地1350.09公顷,耕地26091.49公顷,种植园用地9855.96公顷,林地235175.06公顷,草地4217.51公顷,商业服务业用地148.19公顷,工矿用地714.65公顷,住宅用地3353.95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367.92公顷,特殊用地61.90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442.29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715.38公顷,其他土地6813.41公顷。
罗甸县已发现矿产共23种,其中优势矿产有冶金用石英岩、饰面用辉绿岩和大理石、砖瓦用页岩、粘土岩、罗甸玉(透闪石)、石英猫眼、全县有效探矿权7个,有效采矿权33个。
全县拥有大小河流39条,总长约为728.81公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7.88亿立方米,2021年地表水19.15亿立方米,地下水3.978亿立方米。河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58.2348万千瓦,可开发利用水能资源丰富。
自然生态保护完好。森林覆盖率达63.09%,拥有水源保护林等森林面积0.5334万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7.53%,绿地覆盖率42.53%,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为13.12平方米。
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2022年1-8月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100%,较2021年提高0.4%;各考核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地表水考核断面未出现劣于V类水质,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乡镇及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各功能区噪声、交通噪声、区域声环境总体保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