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四川]-[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青神县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青神位于川西平原西南边缘,属川西平原与川西丘陵接壤的过渡带。北以鸿化山口为前门,南以平羌三峡作后户,东倚龙泉山脉,西抵金牛河岸。东经103°41′~103°59′,北纬29°42′30″~29°55′33″。以县城为中心,呈盆地状,有明显的坝丘之分。东部以龙泉山脉为主体,山岭连绵起伏,称为“东山”;西部以眉山向斜南东翼延伸部分为主体,丘陵逶迤相续,称为“西山”。“两山”隔江环峙,形成盆地。中部为岷江冲积平坝,地势平坦开阔。县治所青竹街道办事处就坐落在平坝中心。县内江河纵横、溪流交错,水资源很丰富,有“一江五河三十二溪流”。全县幅员面积386.8平方公里。土地肥沃,中性土质居多,碱性、酸性兼备,宜种性强。森林覆盖率达48.63%,提高0.4个百分点,森林面积1.88万公顷。空气质量和水质量均达到国家标准。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0.3平方千米,耕地保有量11.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0.3万亩。
青神建政,始于南北朝时期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初立为郡,继而置县,迄今已有1400余年,全县共有1个街道、4个镇、2个乡,常住人口18.97万人,户籍人口16.8万人。有各类学校31所,各类学校专任教师1264人。医疗卫生机构15个,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1192人。
青神历史悠久、古迹众多、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中岩寺、德云寺、汉墓群以“古”扬名;平羌三峡、仙姑湖以“秀”著称;神海以“幽”迷人;中国竹艺城以“特”叫绝。青神是第一代蜀王蚕丛故里,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岷江古航道小峨眉、苏轼第二故乡、中国椪柑之乡、中国竹编艺术之乡。开辟于东晋,建于唐兴于宋的古中岩位于城南9公里处的岷江东岸,为著名佛教圣地,青峰冥壑、流泉响石,号称“川南第一山”。中岩开山祖师诺巨罗(俗名罗尧远,青神人,著名释迦弟子,佛门早期十六罗汉第五尊者)于中岩留下了许多珍贵遗迹。北宋大文豪苏轼曾负笈于此求学三年,继与恩师王方爱女王弗结为伉俪,留下了“唤鱼联姻”的历史佳话。以其“岩壑隽秀、不减峨山”,曾招来历代文人黄庭坚、陆游、范成大等人流连于此,留下了大量的人文古迹。由中岩沿岷江下行10公里,有两岸峰峦叠翠,风光旖旎的平羌三峡(古名熊耳峡)。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诗人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时,曾就此吟下了“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千古绝唱,峡内产稀有鱼种—江团。县城西南3公里处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中国竹艺城,内设7个展厅,四大竹编系列,展示古今中外2000多件竹编工艺品,是国际竹编培训基地。景区内可品竹味、听竹乐、观竹景、赏竹艺。距县东7公里处有仙姑湖,该湖坝高52.8米,气势雄健,湖区水面长5公里,乘机动船浏览,一路青山绿水,沟壑回环、峰峦叠翠、湖光山色、风景秀丽、令人陶醉。湖内有著名的“长生沟”,由于水质好,气候环境优佳,长寿老人较多,引来不少游人前往探索长寿秘诀。县城东15公里处有水上迷宫青峡湖(又名神海),湖水面积2200多万平方米,纵长15公里,37个湖区,950多条沟汊,有水色山峰绿入云的别致与优美。江湾神木园,位县城南,以岷江文化为灵魂,以生态休闲为生调,以水上旅游为延伸,集会展、餐馆、住宿、娱乐、度假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点。 2021年青神县,高铁铁路营运里程70.7公里,公路里程468公里。全县有移动电话基站53万个,5G基站0.09万个,移动电话用户20.9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达7.03万户。
2022年前三季度,青神县地区生产总值71.51亿元,增长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82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4.21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35.48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2.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0.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9%。民营经济增加值4.39亿元,增长1.4%。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5亿元,增长5.3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28亿元,增长-1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32元,增长5.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20元,增长5.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25元,增长6.6%。
【政府网站】http://www.scqs.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