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湖南]-[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怀化市人民政府],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怀化市辖中方县、沅陵县、辰溪县、溆浦县、麻阳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会同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洪江市、鹤城区和洪江区。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奋力建设“三城一区”,推动经济运行增速稳步回升、结构持续优化、质效不断改善,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为建党100周年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经济全面回升向好。据初步核算,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817.80亿元,比上年增长8.4%(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5.62亿元,增长9.4%;第二产业增加值550.64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1001.55亿元,增长7.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为39767元,增长9.0%。
产业结构持续调整。全市三次产业占比为14.6:30.3:55.1,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回落1.0个、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升1.7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7.5%、33.4%、49.1%。
经济动能不断增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267.01亿元,增长9.3%,占全市GDP的69.7%。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0.1%。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455.95万人,下降0.5%。按城乡分,城镇人口219.37万人,增长1.5%;乡村人口236.58万人,下降2.3%。按性别分,男性人口235.80万人,下降0.05%;女性人口220.15万人,下降1.0%。按年龄分,0-15岁(含不满16周岁)人口97.66万人,增长1.2%;16-59岁(含不满60周岁)人口262.17万人,下降0.9%;60岁及以上人口96.12万人,下降1.0%。全市年末城镇化率为48.11%,比上年提升0.93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3.47万人,出生率为6.39‰。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78万人,下降1.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6%,上升1.26个百分点。失业人员再就业1.85万人,下降3.2%。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478.62亿元,增长10.5%。其中,农业产值230.03亿元,增长4.2%;林业产值34.07亿元,增长12.6%;牧业产值189.12亿元,增长18.0%;渔业产值15.04亿元,增长3.7%。
全市有农产品加工企业4587家,增长5.0%。省级以上龙头企业6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582亿元,增长8%。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利润30.1亿元,增长2.0%。休闲农业经营收入20.8亿元,增长26.0%。农民专业合作社8372个,增长12.0%;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25万户,增长4.0%。家庭农场2978个,增长27.0%。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212万亩,增长17.0%。有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认证273个,增长26.4%。其中绿色农产品认证256个、增长28.6%,有机农产品认证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15个。
全市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80个,增长11.1%;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82个,增长41.4%。休闲农业经营主体649个,增长28.0%;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800万人次,增长23.1%。名优特水产品养殖面积2.62万亩,增长0.01%;名优特水产品产量12632吨,增长0.02%。稻田综合种养面积39.03万亩,增长2.7%。土地托管面积3.30万亩,增长3.5%。秸秆还田面积390.3万亩。改(新)建农村公共厕所45023户。
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449.64亿元,增长10.8%,占全市GDP的24.7%,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6%,比上年提高5.0个百分点。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长15.9%,集体企业增长10.8%,股份制企业增长12.3%,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下降14.9%,其他类型企业增长6.7%。
按行业分,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3.8%,食品制造业增长15.6%,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9.7%,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下降37.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4%,医药制造业增长12.6%,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542.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5.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4.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9.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9.5%,汽车制造业下降8.3%,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下降43.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7.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5.4%。
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01.39亿元,增长5.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2.66万平方米,增长9.7%,其中新开工面积29.91万平方米,增长77.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5.02万平方米,下降14.6%。
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101.98亿元,利润总额5.59亿元,税金及附加2.02亿元,应交增值税1.69亿元,期末用工人数3.16万人。
全市旅游总收入403.53亿元,增长18.1%。国内旅游人数4574.06万人次,增长19.9%;国内旅游收入403.52亿元,增长18.1%。全市旅游等级区(点)52家,其中4A级及以上13家。
全年铁路货运量332.48万吨,增长22.4%;水运货运量390.53万吨,增长21.6%;民航货运量7.6吨,下降36.7%;管道货运量2.80万吨,增长8.8%。水运货物周转量11.52亿吨公里,增长21.9%;管道货运周转量0.18亿吨公里,增长8.0%。铁路客运量896.56万人,增长8.1%;公路客运量5240.61万人,下降24.2%;水运客运量293.55万人,增长0.5%;民航旅客吞吐量34.92万人,下降9.6%。公路旅客周转量17.84亿人公里,下降18.3%;水运旅客周转量0.91亿人公里,增长1.6%。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09万公里,比上年末增长0.2%;民用汽车保有量50.55万辆,增长8.9%。其中私人汽车47.71万辆,增长9.1%;轿车25.47万辆,增长10.2%。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020年不变价)10.96亿元,增长25.5%;电信业务总量(2020年不变价)523.70亿元,增长31.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3.68万户,下降9.2%;移动电话用户455.70万户,增长1.9%。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140.20万户,增长7.0%。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不含跨区投资)增长12.1%,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投资下降8.0%,非国有投资增长26.5%,民间投资增长26.8%。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内资企业投资增长10.9%。其中,国有企业增长11.2%,集体企业增长94.3%。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完成额增长20.8%,第二产业投资完成额增长14.1%,第三产业投资完成额增长10.6%。按投资方向分,工业投资完成额增长14.2%,基础设施完成额下降7.3%,民生投资完成额增长21.4%,生态环境完成额增长36.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32.2%。全年施工项目1689个,增长16.8%。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903个,增长15.6%;本年投产项目1100个,增长48.4%。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94.70亿元,增长11.2%;其中,住宅投资完成246.10亿元,增长15.6%。商品房销售面积680.95万平方米,下降12.1%,其中住宅652.74万平方米,下降11.5%;商品房销售额322.81亿元,下降10.7%,其中住宅295.09亿元,下降12.6%。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37.83万平方米,下降49.9%。
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5.31亿元,增长14.6%,比上年加快17.0个百分点。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完成597.25亿元,增长15.2%,加快17.5个百分点;乡村完成98.06亿元,增长10.6%,加快13.9个百分点。按消费形态分,批发业完成67.09亿元,增长14.9%,加快14.5个百分点;零售业完成530.75亿元,增长13.4%,加快10.8个百分点;住宿业完成28.35亿元,增长17.8%,加快20.6个百分点;餐饮业完成69.13亿元,增长22.8%,加快26.4个百分点。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0.4%,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按类别分,食品烟酒类98.0%,衣着类100.9%,居住类100.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99.8%,交通和通信类104.4%,教育文化和娱乐类100.5%,医疗保健类105.2%。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1.4%,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9.85亿元,增长37.2%。其中,进口总额4.62亿元,增长90.6%;出口总额15.23亿元,增长26.4%。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13.32亿元,增长16.2%;加工贸易出口1.91亿元,增长223.2%。按重点商品分,机电产品出口7.72亿元,增长47.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0.81亿元,增长6.6%;农产品出口0.37亿元,增长13.0%。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4个,增长75.0%;合同利用外资5980万美元,增长59.6%;实际利用外资2225万美元,增长11.0%。实际利用境内省外资金538.13亿元,增长32.8%。
全市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1.98亿元,增长12.5%,比上年提高8.0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税收收入79.03亿元,增长12.9%,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0.6%;非税收入32.95亿元,增长11.5%。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0.52亿元,下降2.3%。其中,民生支出380.20亿元,增长3.1%。其中,教育支出87.55亿元,下降1.0%;文化旅游体育传媒支出6.98亿元,增长16.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8.84亿元,增长2.7%;卫生健康支出54.73亿元,增长10.5%;住房保障支出14.35亿元,增长11.9%。
全市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462.71亿元,增长7.3%,比上年下降2.0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931.03亿元,增长11.1%;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96.00亿元,下降6.4%;政府存款余额333.74亿元,下降3.1%;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8亿元,下降54.0%。全市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05.38亿元,增长12.3%,比上年下降6.3个百分点。按行业分,农林牧渔业12.47亿元,增长5.2%;制造业41.97亿元,增长22.5%;房地产业43.93亿元,增长6.5%。按类别分,短期贷款335.94亿元,增长21.8%;中长期贷款1352.79亿元,增长9.8%;个人消费信贷贷款692.42亿元,增长10.5%。
全市通过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6.05亿元,增长509.3%。境内外首发上市股票1只,年末境内上市公司数量2家。A股上市公司总股本2.86亿股,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77.65亿元。全市直接融资总额96.64亿元,增长13.3%。其中,首发上市融资6.05亿元。年末证券公司营业部14家,证券交易额1857.30亿元。
全市保险保费收入74.66亿元,增长9.1%。其中,寿险收入35.83亿元,增长11.8%;健康险收入18.57亿元,增长17.8%;人身意外伤害险收入1.77亿元,财产险收入18.48亿元。全市保险赔付支出25.94亿元,增长9.8%。其中,寿险赔付6.90亿元,增长10.5%;健康险赔付7.78亿元,增长12.8%;人身意外伤害险赔付0.72亿元,财产险赔付10.5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