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人类】 远古时期,遵义一带即有人类栖息繁衍。在桐梓县岩灰洞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测定,为距今20.6至24万年。桐梓县马鞍山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中,也发掘出大量石器骨器,还有丰富的用火遗迹,年代距今为1.8万年。在赤水河流域的赤水市和习水县境内,也先后发现许多石斧、石锛、石网坠等古人类工具。
【历史沿革】公元前8至5世纪前后的春秋时期,遵义市所辖地域,先后或分别属于牂柯、巴、蜀、鳖、鳛等邦国。战国时期,今遵义一带属于“大夜郎国”范围。西汉元光五年(前130年),置犍为郡,郡治鳖县,即在今遵义市中心城区附近。元鼎六年(前111年),于夜郎地置牂柯郡,作为邦国存在了250多年的“夜郎国”之名从此消失。夜郎县之名到五代时期废除,北宋时期复置,宣和二年(1120年)又废,计先后存废达480年。此后中国历史上再没有出现“夜郎”郡县之名。作为二级政区的州、郡名称,历代屡有变更。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将隋代的郎州改名为播州,领辖今黔北的大片地域。播州之名,历经五代、宋、元到明朝末叶,存在了962年。所以人们常习惯用“播州”来代称古代的遵义。唐贞观十六年(642年),将播州所领的罗蒙县改名遵义县。这是“遵义”名称最早的出现。遵义之名沿用至今已有1364年。除县名外,历史上曾有过遵义砦、遵义军、遵义军民府、遵义府、遵义专区、遵义行政公署、遵义市等建制名称。播州从唐末到明末的725年间,为杨氏土司所世袭统治。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平播之役”后,取消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于次年分播州为遵义、平越两个“军民府”,分别隶属四川、贵州两省。清康熙年间取消“军民”二字,直称遵义府。今遵义市大部分地域属于这两府,还有部分地域属于石阡府、思南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遵义府由四川省划归贵州省管辖。民国初年,废除“府”的建制。民国24年(1935年),贵州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黔北十余县为第五行政督察区。1949年11月,遵义解放,“第五行政督察区”改为遵义专区,后称遵义地区,为省政府派出机构,并以原遵义县城区为基础新建遵义市。
【行政区划】 唐代建播州。宋代,播州地域扩大。南宋后期,播州领珍州、遵义砦及播川、绥阳、鼎山3县(均在今遵义市境)。元代,播州地域进一步扩大,已超出今遵义市范围。治所仍在今遵义市中心城区。所辖今遵义市范围有播川县(今桐梓)、余庆州(今余庆)及倒柞等处共12个长官司。明代前期,今遵义市地域属播州所辖范围与元代大致相同。明代“改土归流”后,将播州分置遵义军民府和平越军民府。遵义军民府领1州4县,即真安州(清雍正二年改为正安州,包括今正安、道真)、桐梓县(原播川县)、遵义县、绥阳县、仁怀县(今赤水)。余庆、湄潭则属平越军民府,凤冈属石阡府,务川属思南府。清代,遵义军民府更名为遵义府,仍领1州4县未变。清乾隆三年(1738年),仁怀县改为仁怀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改为仁怀直隶厅,宣统元年(1909年)改名赤水厅。今余庆、湄潭2县属平越直隶州(原平越军民府),凤冈、务川2县仍分别隶属石阡府和思南府。民国元年(1912年),遵义府所辖正安州、赤水厅及桐梓、绥阳、仁怀3县未变,遵义县因与府同城而撤销。今余庆、湄潭、凤冈、务川4县原隶属亦未变。民国24年(1935年)6月,贵州设11个行政督察区,今遵义市地域为第五行政督察区。辖遵义、桐梓、绥阳、正安、赤水、仁怀、鳛水(民国3年置温水分县隶仁怀县、次年改为鳛水县)7县。婺川、湄潭、凤冈、后坪(民国2年设)4县属第六行政督察区,余庆县属第七行政督察区。同时,在县以下设区、联保、保、甲4级。民国37年(1948年),第五行政督察区辖12县:遵义、桐梓、绥阳、正安、道真、婺川、湄潭、瓮安、凤冈、仁怀、鳛水、赤水。至遵义解放时未变。1949年11月21日,遵义解放,建立遵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改名遵义专员公署),辖遵义、桐梓、绥阳、正安、道真、婺川、凤冈、湄潭、仁怀、赤水、鳛水11县。1950年,遵义专员公署辖12县(市)。1952年2月,撤销遵义市,改为遵义县城关区。1952年7月,复置遵义市。1955年,原属镇远专区的余庆县划入遵义专区。1958年,撤销遵义县,并入遵义市;撤销道真县,并入正安县;撤销余庆县、凤冈县,并入湄潭县。原属安顺专区的息烽县划入遵义专区。至此,遵义专区辖1市9县,即:遵义市、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婺川县、湄潭县、仁怀县、鳛水县、赤水县、息烽县。1959年,婺川县更名务川县,鳛水县更名习水县。1961年,恢复遵义、道真、凤冈、余庆4县建置。全专区辖1市、13县。1963年,原属贵阳市的开阳县划入遵义专区。1965年,息烽、开阳两县由遵义专区划归安顺专区。遵义专区辖1市12县。1997年,遵义撤地建市后,撤销原县级遵义市,改设红花岗区,属遵义市辖。同时,赤水市、仁怀市划省直管,省委托遵义市代管。2003年11月2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成立遵义市汇川区。截至目前,全市下辖3个区、7个县、2个民族自治县、2个代管市和1个新区。即:红花岗区、汇川区、播州区、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习水县、仁怀市、赤水市、新蒲新区。全市下辖253个乡镇(街道)、2073个城乡社区,其中城市社区1454个、农村社区619个。市行政中心位于新蒲新区府前路。
【经济发展】202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69.9亿元、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2%,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7.8%和13.5%。全力以赴抓项目稳投资。大力实施项目建设争优年活动,坚持重大项目重要事项季度督查,全年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大工程项目1114个,完成投资1703亿元。实施“千企改造”项目213个。实施“补断畅卡”工程,遵余、正习、湄石、务德高速全线通车;提升县乡公路1404公里;建成“四好农村路”1000公里。观音大型水库开工建设,10座水库竣工验收,7座水库下闸蓄水,8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完工。实现县域220千伏电网全覆盖。新增5G基站3460个、物联网基站2103个。完成100个乡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全力以赴抓开放促改革。大力开展营商环境比拼年活动,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政务一体化服务平台,做优“遵满意”政务服务品牌。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竞赛年活动,引进优强企业339家,重点产业项目到位资金增长15.75%。培育外贸实绩企业24家,实际利用外资实现翻番,外贸进出口额增长38%。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2个、科技型企业142家。全力以赴抓消费挖潜力。实施消费扩容提质行动,完善优质农产品交易平台,拓宽遵品入沪、入粤、入渝、入川市场渠道。实施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工程,培育智慧经济、云经济等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步行街经济、夜间经济。
【位置面积】遵义市(地级市)位于中国西南部,贵州省北部,云贵高原东北部。是贵州省第二大城市、新兴工业城市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黔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西电东送”能源基地之一。地理位置在北纬27°8´~29°12´、东经105°36´~108°13´之间。市域东西绵延254千米,南北相距230.5千米。北面与重庆直辖市接壤,南面与省会贵阳市接壤,东面与本省铜仁市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相邻,东南面与本省的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相邻,西南面和本省的毕节市相邻,西面与四川省交界。中心城区南到省会贵阳市140千米、北达重庆市239千米。全市国土面积30762平方千米,为贵州省总面积的17.5%。遵义为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被定为中国革命老区。先后被授予的称号还有: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酒文化名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中国特色休闲城市等。
【地形地貌】遵义市处于云贵高原向湖南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在云贵高原的东北部,地形起伏大,地貌类型复杂。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1600米,在全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全市山间平坝面积占7.4%,丘陵占30.7%,山地占61.9%。大娄山山脉自西南向东北横亘其间,成为天然屏障,是市内南北水系的分水岭,在地貌上把遵义市划分为两大片,南片占全市总面积的37.6%,北片占62.4%。山南是贵州高原的主体之一,以低中山丘陵和宽谷盆地为主,一般耕地比较集中连片,土地利用率较高,是粮食、油料作物的主要产地。从乌江谷缘到大娄山脉,明显可见三级台地:最低一级海拔高度1000米~1200米,中间一级1300米~1350米,最高一级1500米~1600米。山北以中山峡谷为主,山高谷深,山地垂直差异明显,耕地比较分散。全市海拔最低处在赤水市白云乡泥滩坝,海拔215米;最高处是大娄山山脉在境内的最高峰——桐梓县北面狮溪镇漩凼,海拔2222米。根据成因,全市地貌类型可分成三大类:溶蚀地貌区、溶蚀构造地貌区和侵蚀地貌区。其中以溶蚀和溶蚀构造地貌(岩溶地貌)分布最广,约占全市土地面积的75%。
【山脉】 大娄山山脉构成市内地形的主要骨架。此山脉西起毕节地区,东北延伸至四川省境,既是乌江水系与赤水河的分水岭,又是贵州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界山。其中横亘本市中部的一段,呈现向南东突出的弧状,海拔在1500米~2000米之间,相对高差多在500米以上。山势北陡南缓。最高峰金佛山,海拔2251米,位于重庆市南川区。遵义境内著名山峰有汇川区境内的金鼎山,海拔1608米;绥阳县宽阔水太阳山,海拔1755米。著名的娄山关,处于大娄山主脉的脊梁上,东西两侧为小尖山锁峙,气势磅礴,十分险要,古人称此关为“万峰插天,中通一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为川黔交通锁钥。隘口海拔1226米,南北高差为400米的峡谷,川黔国道蜿蜒穿过关口,川黔铁路和崇遵(兰海)高速公路则从娄山腹内穿隧道而过。
【自然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岩体崩塌、地面塌陷和地震等类型。遵义最早的地震记载,是明代弘治八年(1495年),至今500多年间,全市范围内共发生地震37次,烈度和震度最高的一次是清光绪二年(1876年)仁怀河西里的地震,烈度5度,震级为4.5级。其余各次地震,没有破坏性的记载。气象灾害:主要有春旱、夏旱、秋风、倒春寒、霜冻、雨淞(凌冻)、绵雨、暴雨、冰雹、大风等。
【土地 土壤】根据土地评级,全市属于1~4级适于农林牧发展的“多宜性”地约占土壤面积的39%,属于5~7级适宜林牧发展的“双宜性”地约占58%,属于8级的农林牧均“不宜性”地约占3%。全市土壤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6%(包括自然土和水田、旱地)。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68.9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3.38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42.8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31千公顷;烤烟种植面积68.0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56千公顷。另有蔬菜种植面积272万亩,优质辣椒种植面积176.1万亩,高粱种植面积67.1万亩;茶园面积150万亩。全市土壤类型:低山丘陵盆地区,主要分布着黄壤、石灰土、水稻土、潮土,土地利用率较高;低中山地区,主要分布着石灰土、紫色土、粗骨土,水土流失严重;海拔1400米以上的山区,主要分布着黄棕壤,多为林牧用地。
【生态环境与环境质量】全市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已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5个,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和单位113个。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9.46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9.57%。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即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务川管理站。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市级2个,县级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