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岩区位于全省、全市的中心地带和“十字路口”,地处东经106°29′~47′,北纬26°33′~41′,辖区土地总面积93.57平方千米,下辖17个街道、1个镇,第七次人口普查登记人口145万(2021年末常住人口107.7万人),是全省国土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区,商贸繁荣,交通便利,人文景观丰富。位居“2021中国幸福百强区”第64位,跻身“全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78位。
经济发展 202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48.83亿元、增长8.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4.74亿元、同比增长14.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6.05亿元,同比增长39.4%;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13亿元、同比增长15%;财政总收入完成295.41亿元,同比增长29.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3.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增幅继续位居全省、全市前列。
区位优势 云岩区是原贵阳老城的主体部分,自明朝贵州建省以来,一直是全省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以及大部分厅级机关所在地。距龙洞堡机场10公里,距高铁北站6公里、高铁东站13公里,轨道交通1、2、3号线在云岩境内共设置20个站点,1号线、2号线已经全线通车,3号线施工建设正在快速推进。
气候优势 全区平均海拔1184米,属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由于纬度较低、距海洋不远、海拔较高,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271天。年平均降水量1196.7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7%,年平均日照时数1354小时。建成区绿化覆盖率52.1%,空气优良天数达98.7%。夏季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堪称休闲养生天堂、旅游避暑胜地。
资源优势 辖区水资源充沛,主要河流为南明河及其支流市西河、贯城河,河道总长25千米。另有小关湖、黔灵湖和阿哈水库,积水面积22.3万平方米,容量346万立方米。地热水资源富集,矿泉水源自地底2000多米1.5万年矿化历史的古老岩层,常年保持在65℃~67℃之间,水质清澈透明,富含微量元素。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历史建筑遗址遗迹“九门四阁”中,有“七门四阁”在区境内,文保单位达34家,占全市40%,有黔灵山公园、阳明祠、文昌阁等历史文化地标。
发展目标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落实好省委“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强省会”行动为主抓手,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攻点,以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为主路径,做到生态立区、工业强区、数字活区、人才兴区,全方位升级城市,集中全区力量同步建设高质量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高品质城市更新功能核心区、高效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区、高水平美好云岩成果共享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云岩。
空间格局 围绕“一核三片”空间布局,深入落实“服务业东进、制造业西拓、产业链北建”战略,加快形成优势互补、产城一体的发展格局。在老城区为主体的“一核”:以人民大道为主轴,加快沿线地块改造,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高端消费、投资性金融、科技研发及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中央商务区”。在三马片区:以数博大道为主动脉,加快完成“五横七纵”骨架路网建设,重点发展大数据应用、工业研发设计、电子信息制造、高端商务等产业,打造贵阳贵安融合发展的“大十字”。在东片区:以未来方舟为主体,南明河7公里岸线为主轴,依托贵阳世贸中心建筑群,建设集休闲、文化、度假为一体的滨河文化休闲体验区,打造文商旅融合发展的“示范带”。在北片区: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毗邻综保区和贵阳北站、贵阳东站的优势,重点打造高端商贸服务业教育业聚集板块、生态宜居板块、大健康板块,打造现代智慧康养区和食品精深加工基地。
【政府网站】https://www.yunya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