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储能电池是一种用于储存电能的电池系统,它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电荷存储在电池中,在需要时再将储存的电能释放出来。目前主流的储能电池技术路线包括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等。锂离子电池因能量密度高、寿命长等优点,正逐渐成为电化学储能的主流路线。
一、产业链
储能电池产业链可分为上游材料与设备、中游电池制造与系统集成、下游终端应用三大环节。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设备包括涂布机、搅拌机、卷绕机等。中游为储能电池制造和系统集成,储能电池的制造过程涉及电芯的生产、组装和测试等环节,储能系统主要包括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储能逆变器(PCS)四个部分。下游为终端应用,储能电池应用领域广泛,包括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等。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上游分析
1.正极材料
正极材料是决定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储能电池正极材料主要包括磷酸铁锂、三元材料、锰酸锂和钴酸锂等。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正极材料行业前景与市场趋势洞察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335万吨,同比增长35%。其中磷酸铁锂材料出货246万吨,同比增长49%,三元材料出货65万吨,同比微增。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将超过400万吨。

数据来源:GGII、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国内正极材料企业已具备全球竞争力,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磷酸铁锂材料重点企业包括湖南裕能、德方纳米、万润能源、融通高科等,三元材料重点企业包括容百科技、天津巴莫、厦钨新能、南通瑞翔等。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负极材料
储能电池负极材料主要包括人造石墨、天然石墨、硅碳等,其中人造石墨技术不断成熟,成为主流选择。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负极材料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208万吨,同比增长26%。其中人造石墨、天然石墨材料出货分别为181万吨、26万吨。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将进一步增长至241万吨。

数据来源:GGII、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负极材料行业呈现“一超多强”格局,贝特瑞、上海杉杉、璞泰来等头部企业主导市场,中晟新材、天目先导等新锐企业通过细分领域突破。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隔膜
隔膜是电池中的关键组件,用于隔离正负极,防止短路,同时允许离子通过,主要包括湿法隔膜和干法隔膜。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隔膜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锂电隔膜出货量223亿平米,同比增长30%,其中湿法隔膜出货173亿平米,干法隔膜出货50亿平米。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隔膜出货量将达267亿平米。

数据来源:GGII、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企业来看,2024年上海恩捷以接近70亿平米的出货量排名行业第一,但是其市场份额相对2023年有所下降。星源材质以40亿平米的出货量排名行业第二。2024年出货量前十企业中还包括河北金力、中材科技、惠强新材、中兴新材、江苏厚生、蓝科途、璞泰来卓勤和北星新材。

资料来源:EVTank、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电解液
电解液作为电池中离子传输的载体,主要由锂盐和有机溶剂组成。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解液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电解液市场出货量为147万吨,同比增长32%。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电解液出货量将达167万吨。

数据来源:GGII、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的蓬勃发展,电解液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其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电解液企业纷纷在华东、华南等地区扩建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具体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中游分析
1.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
储能电池是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并在需要时释放电能的装置,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快速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与中国储能锂电池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显示,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为326.5GWh,同比增长63.0%。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有望达457.1GWh。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全球储能电池市场结构
从全球储能电池市场结构来看,2024年电力储能电池在全球储能电池市场中的占比最大,出货量达到273.3GWh,占比83.7%。其次是工商业储能电池,出货量为25.5GWh,占比达7.8%。户用储能和便携式储能电池,出货量分别为17.6 GWh、10.1GWh,占比分别为5.4%、3.1%。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与深入践行,以及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持续推动,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与中国储能锂电池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显示,2024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到260GWh,同比增长40.54%。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将达364GWh。

数据来源:工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电力储能市场占比情况
近年来,新型储能新技术不断涌现,技术路线“百花齐放”。众多技术路线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据主导地位。截至2024年底,在不同技术路线市场占比中,锂离子电池占比97.1%,铅蓄电池占比0.7%,液流电池储能占比0.7%,超级电容占比0.1%,其他新型储能技术占比1.4%。

数据来源:CNESA、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5.重点企业出货量排名
从企业出货量来看,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6家中企在榜,出货总量占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市场的60%以上。宁德时代以110GWh的出货量在全球储能电池市场中稳居第一,市场占比约33.7%。

数据来源:SNE Research、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6.中国储能电池重点企业排名
储能电池行业竞争激烈,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海辰储能、比亚迪、远景动力、中创新航、瑞浦兰钧、国轩高科等企业在技术、产能和市场份额上持续巩固优势,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7.企业热力分布图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下游分析
1.累计装机情况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化学储能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底,国内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25005MW/50864MWh,2024年国内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约为27554MW/56216MWh。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国内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将继续增长,达到34886MW/71250MWh。

数据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项目应用场景
截至2023年底,已投运的电化学储能电站主要分布在电源侧,总功率12.28GW、占比49.11%;电网侧储能总功率12.02GW、占比48.09%;用户侧储能总功率0.70GW、占比2.80%。

数据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