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市地处湘北,依澧水而生,傍津设市而名,历史上是一座知名的码头商埠城市和重要的轻工业城市。现辖4个镇、5个街道和1个省级高新区,总面积约558平方公里,人口28万。先后获评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平安县市、全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市、省级文明城市等称号。2022年,津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9%,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7%和7.9%。津市是一座工业之城。津市因工业而兴,上世纪70年代就形成了较为齐全的轻工业门类。现有规上工业企业120家,形成了以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为主导、绿色精细化工为特色的“一主一特”产业体系。是中联重科的车桥产业基地,全国最大的酶制剂生产和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甾体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出口基地。津市是一座水运之城。津市港是澧水流域枢纽港,省内六大良港之一,拥有澧水流域唯一的县级公共保税仓和海关工作站。正与深圳盐田港集团合作,加快打造全国内河港口运营标杆。津市是一座文化之城。是孟姜女传说发源地、车胤故里,“孟姜女哭长城”“车胤囊萤照读”故事分别为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约50万年的虎爪山旧石器遗址、红二军团指挥部旧址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毛里湖是湖南省最大的溪水湖、全国22个重点国家湿地公园之一,药山寺为佛教曹洞宗祖庭。津市是一座创新之城。是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市、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市、全国水系连通与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市。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湖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县、湖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湖南省知识产权强县。津市是一座城乡融合之城。先后实施和完成了规划、供水、环卫、公共服务等多个一体化建设,城镇化率达67.2%。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19、2020连续两年获评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2021年被省政府推荐为全国先进。是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市,湖南省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
【历史渊源】
津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远在3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进而长期定居下来,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古猿人遗址、旧石器时代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和皂市下层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现出土了1.4万多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其中有新旧石器时代的各类石器,有从远古时代到清代的各种陶器、青铜器、铁器、兵器和大量历朝历代的钱币及波斯金币等,特别是出土了全国少有的金鼎、鼎盖、仿花觚、铜伎俑,被列为国宝。津市新洲是秦时千里寻夫的孟姜女的家乡,如今这里尚有孟姜垸、姜女祠、望夫台、镜石、绣竹等有关孟姜女的遗址、遗迹。新洲还是东晋孝武帝时吏部尚书车胤的故里,其“囊萤夜读”的动人故事一直为古今教科书所载,车公祠、囊萤台、萤台书院、车胤墓等遗址至今犹存,每年吸引不少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津市古为荆楚之地,正值澧水九条干支流汇合处,凭借优越的水运条件,过往舟筏商旅在此“傍津设市,贸易互利”,津市由此得名。明嘉靖年间,津市已形成“千户之聚”的港口集市。清咸丰、同治年间,则“舳舻蚁集,商贾云臻,连阁千重,炊烟万户”,与湘潭、衡阳、益阳、常德、洪江并称为“湘省商人营业辐辏之区”。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水运枢纽、流通商埠的城市格局,奠定了津市在澧水流域经济活动中的中心地位。1949年7月23日津市和平解放,8月5日建立省辖市,1958年改为地辖市,以后数度易制,1963年撤市改镇,1979年12月恢复地辖市制,1988年2月改为省辖市建制。
【行政区划】津市市现辖三洲驿街道、汪家桥街道、襄阳街街道、金鱼岭街道、嘉山街道、新洲镇、白衣镇、毛里湖镇、药山镇以及高新区,共有5个街道4个(乡)镇,1个省级高新区,其中社区居委会38个,建制村39个,总面积557.19平方千米。
【政府网站】https://www.jinshishi.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