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 首页 > 招商站群 > 山东 > 招商载体 > 正文 返回 打印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简介

不详  2023-08-25  利津县人民政府网

  利津县,隶属于山东省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介于东经118°07′—118°54′,北纬37°22′—38°12′之间,南北长102.5千米,东西宽8.5—25千米,总面积1665.6平方千米,下辖2个街道、4个镇、2个乡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截至2022年底,利津县常住人口23.99万人。

  利津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以“渠展之盐”著称。金明昌三年(1193年)1月置县,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因利津古城的轮廓像一只凤凰,被称为“凤凰城”。抗日战争时期,利津县是清河区、渤海区的老革命根据地。1944年8月18日,解放利津城战役大获全胜,利津成为山东省全境解放第一县。8月23日,《解放日报》头版报道利津解放;8月28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山东捷报》,得到毛主席亲笔批示。

  利津民间艺术有舞蹈“虎斗牛”、竹马灯、金钱灯等,地方小吃有利津水煎包、黄河故道鲜鱼汤、盐窝羊汤等。

  2022年,利津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70亿元、增长7.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1%,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62亿元、增长34.8%(同口径),进出口总额达到207.18亿元、增长42.5%。利津县是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步县、生态文明强县、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

  中文名 利津县

  外文名 Lijin County

  行政区划代码 370522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山东省东营市

  1.历史沿革

  利津县历史悠久。早在周秦时代县境西南部是古陆地,属齐国。

  汉代属千乘郡漯沃县、蓼城县地。

  东汉后黄河在此域地入海,随着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和发展,域地不断向渤海湾扩延。

  隋代建永利镇,属蒲台县。

  唐宋属渤海县永利镇。

  金代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升镇为县,因邑有东津码头,故称为“利津”,属山东东路滨州刺史郡。

  元明时属山东济南府滨州。

  清代、民国时期属山东武定府(今惠民县城)。利津因河海而兴,“利津内控黄河,外锁海运要津”,逐渐形成水陆码头和商贸重镇,史称“小天津”。清末,组织义和团开展反帝爱国运动,后被山东巡抚袁世凯血腥镇压。

  民国时期,先后有“吃大户”、“反验地契”、告贪(县)官斗争和响应“五四”反帝爱国游行示威、宣传演讲、罢课罢市、组织“红枪会”抵抗官匪等。

  1941年,建立抗日革命政权,1944年8月18日,县城解放,成为山东全境解放第一县。

  新中国建立后属惠民专署。

  1958年11月,沾化、利津并县称沾化县,属淄博专署。

  1961年恢复利津县建制,仍属惠民专署。

  1983年10月15日成立东营市划为市辖县,同时原罗家公社的4个自然村和原六合公社划归新建的河口区。

  2.行政区划

  利津县下辖2个街道、4个镇、2个乡,另设有1个开发区。利津县人民政府驻利津街道利一路98号。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 称

370522001000

利津街道

370522002000

凤凰城街道

370522101000

北宋镇

370522102000

盐窝镇

370522103000

陈庄镇

370522104000

汀罗镇

370522201000

明集乡

370522206000

刁口乡

370522400000

利津县经济开发区

  3.地理环境

  3.1位置境域

  利津县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渤海西南岸,黄河近口段左侧。地跨东经118°07′—118°54′,北纬37°22′—38°12′。东依黄河,东北濒临渤海,东与垦利区、东营区为邻,南与博兴县隔河相望,西与滨州市滨城区、沾化区接壤,北与河口区相交。县境呈西南至东北向狭长带状,南北长102.5千米,东西宽8.5—25千米,总面积1665.6平方千米。

  3.2地质构造

  利津县境地处华北断坳济阳凹陷之东部,境内广为第四系掩盖,无基岩初露。第四系之下发育有太古界、寒武系、奥陶系、朱罗—白垩系和第三系。陈家庄凸起,横陈县境中部,大致呈东西向分布,其南北分布属东营凹陷和沾化凹陷,滨州凸起的东段也伸入境内。境域内断裂构造发育,活动强度大,并具有阶段性特点。境内岩浆活动不甚发育。

  3.3地形地貌

  利津县境地势向东北倾斜,西南高,东北低,近黄河处高,远黄河处低。西南端地面平均海拔11.5米,东北端沿海滩涂地面平均海拔2米,自然比降为1/11000。最高点为海拔14.3米,位于北宋镇的三岔、高家两村。境地虽系平原,但由于历史上黄河决口频繁,既受洪水反复冲切,又有淤积套叠,故形成岗、坡、洼相间的复杂微地貌。河滩高地面积228278亩,占总面积的9.1%;缓岗面积198438亩,占总面积的7.9%;浅平洼地面积645720亩,占总面积的25.8%;微斜平地面积1197003.7亩,占总面积的47.9%;海滩地面积228961亩,占总面积的9.3%,其中属潮间带的滩涂22.8万亩。

  3.4气候特征

  利津县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虽临渤海,但大陆性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风多雨少,气候干燥;夏季降雨集中,气温偏高;秋季气温急降,雨量骤减;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全县气候突出特征是冬春干旱,夏季多雨,晚秋偏旱。

  3.5水系水文

  黄河为利津县境内唯一自然河流,自西南向东北沿东县界径流,上界起自北宋镇董王村,桩号90+000,经北宋镇、利津街道、盐窝镇、陈庄镇至西河口(即罗家屋子旧址)折向东北,过垦利区地入海,境内流程74千米。全县共有人工排水河7条,控制排水总面积1236.7平方千米,分别是:褚官河,全长31.7千米,由潮河入海;太平河,全长40千米,由潮河入海;马新河,境内段15.44千米,进河口区入海;沾利河,境内段29.1千米,进河口区入海;挑河,全长32.62千米,进河口区入海;草桥沟西干流,全长28.04千米,入草桥沟;草桥沟,全长26千米,进河口区入海。

  4.自然资源

  4.1水资源

  黄河水是利津县主要水源,历年平均入境流量423.1亿立方米。4.2土地资源

  利津县土地130102.7公顷,农用地92062.18公顷,建设用地16252.93公顷,未利用地21787.59公顷。耕地55137.16公顷。林地538.42公顷。

  4.3矿产资源

  利津县境内主要有石油、天然气、淡水、地热等资源。其中,地下油气资源富积,境内已打油气井3300多口,是胜利油田的主产区之一。

  4.4海域资源

  县境海岸线长59公里,潮间带38万亩,滩涂宽阔。由于地处黄河入海口,海水中有机质多,卤水资源丰富,鱼、虾、蟹、贝类资源丰富,素有“百鱼之乡”“黄金海岸”和“东方对虾故乡”之美称。

  4.5生物资源

  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活着丹顶鹤、白天鹅等珍禽,生长着苇、蒲、茅、柽柳、黄蓿菜等野生植物和枸杞、茵陈、益母草、车前子、白蒺藜、羊角透骨草等中药材200多种。

  5.人口

  截至2022年末,利津县常住人口23.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0.64%,比上年提高0.54个百分点。

  6.经济

  6.1综述

  2022年,利津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2.05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6.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3.72亿元,增长3.1%,三次产业结构为13.9:51.8:34.3。

  2022年,利津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2.2%。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呈“八涨”态势。其中交通通信类价格涨幅最高,达4.6%;食品烟酒类上涨3.2%,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8%,衣着类价格上涨1.7%,居住类价格上涨1.2%,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0.5%,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4%,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3%。

  6.2第一产业

  2022年,利津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7.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4.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4%。其中,农业产值30.57亿元,增长7.1%;林业产值0.21亿元,增长8.0%;牧业产值28.94亿元,增长8.0%;渔业产值13.38亿元,增长2.8%;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1.47亿元,增长6.6%。

  2022年,利津县森林抚育面积553公顷。肉蛋奶总产量9.85万吨,增长4.0%。生猪、能繁殖母猪年末存栏分别达到8.23万头、1.45万头,生猪出栏8.49万头。水产品总产量8.62万吨,比上年增长0.9%。其中,渔业养殖产量6.88万吨,减少1.4%。

  6.3第二产业

  2022年,利津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8%,其中,轻工业增长7.5%,重工业增长20.6%。重点行业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6.6%,石油加工业下降1.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2%,纺织业增长12.7%,医药制造业增长5.9%。重点产品产量中,原油加工量382.20万吨,下降0.3%;中成药1815吨,增长9.5%;饲料42.39万吨,增长0.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915.07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全县工业累计用电29.5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9%。

  2022年,利津县资质以上总专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18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建筑工程产值增长14.7%;安装工程产值减少15.3%。

  6.4第三产业

  2022年,利津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3.7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3%。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3.4%,金融业增长4.3%,房地产业增长2.9%。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32.2%。

  2022年末,利津县公路通车里程1961.48公里,其中国省道197.17公里、县道140.12公里、乡道394.05公里、村道1008.37公里、专用路221.77公里。新建改造利一路、津五路等城市道路9.45公里,津潍高铁东营黄河公铁大桥正式开工,东津黄河大桥工程顺利推进。

  2022年,利津县邮政业务总量5110万元,增长4.1%。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4.9万户,互联网用户9.5万户。全年完成5G基站及配套设施建设286处,实现了中心城区及乡镇驻地网络全覆盖。

  7.交通运输

  利津位置优越,荣乌、疏港、东吕3条高速与德大、黄大、疏港3条铁路在此交汇,未来还有京沪高铁二线、滨潍高铁途经这里,距东营胜利机场、东营港1小时车程,与北京、济南、青岛实现2小时经济圈,交通快捷。

  8.社会事业

  8.1科技事业

  2022年,利津县建成市级以上创新平台65个,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30家、49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9%。芪蛭益肾胶囊开发及产业化列入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兴盛生物合成智能装备列入省科技示范工程,大东联成功创建全市首个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蓝色人才项目。年末有效注册商标拥有量2453件,比上年末增长22.0%;有效发明专利达241件,比上年末增长23.0%;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量9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总量92件;PCT国际专利总量10件。

  8.2教育事业

  2022年,利津县教育支出达到9.79亿元,增长28.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28.4%。成立教育发展促进会,开通运行免费校园直通车,投资5000万元实施支持教育高质量提升一揽子计划,惠及师生1.73万名。普通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

  8.3卫生事业

  2022年,利津县总投资12.07亿元的县中心医院新院区、县中医院新院区、县疾控中心综合楼加快建设,与北京301、安贞等医院建立专科联盟3个,建成全市首家“共享智慧中药房”,“三医联动”改革走在全市前列。截至2022年末,利津县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7家(不含村卫生室),病床1184张,卫生技术人员1629人(含乡医249人)。2022年儿童建卡建证率100%,持证接种率100%,免疫接种率99.72%。

  8.4文化事业

  2022年,利津县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进千村乐万家”演出7000余场,承办“沿着黄河来旅行”研学主题线路发布暨首发团启动仪式,吕剧《情满金河滩》入选“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全省优秀剧目展演名单。凤栖园城市书房被评为2022年度山东省“最美城市书房”。

  8.5社会保障

  2022年,利津县城镇新增就业2917人,其中失业再就业人员1483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45人。

  截至2022年末,利津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6.7万人、2.4万人、3.14万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提高到610元,城乡居民医保人数达到23.11万人,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全覆盖。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956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01元。建成养老服务中心21处、农村幸福院54家,新增养老床位578张,“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在全市率先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在全市率先供暖,率先实现全域公交免费,运营线路里程达到1192千米。

  9.风景名胜

  9.1红色利津教育体悟中心

  红色利津教育体悟中心位于县城西部,是山东省党员教育现场教学基地,总面积4500平方米,含展厅、红色影院和相关体悟讨论室。其中,展厅共分八个单元,按照利津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脉络,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展现了利津从山东全境解放第一县到奋进新时代的光辉奋斗历程。

  中心收藏文物100余件(套)、文献资料200余份、历史图片1000余张,综合运用“红色经典,现代表述”的理念,采用声光电等现代多媒体技术,生动再现了利津人民“持敬畏、善求索,求大义、舍生死,尽忠勇、甘奉献,重开拓、尚包容,经远谋、敢为先”的红色特质,全面呈现了利津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9.2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

  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位于利津县盐窝镇,南起南岭村黄河大堤,北至北岭村,南北贯穿4个行政村,全长5公里。

  景区按照“一街三区”规划思路,打造非遗文创核心区、花田露营体验区、四贤历史文化区,重点突出非遗、民俗、国学、田园等元素,着力打造黄河流域文旅标杆。目前已入驻各类非遗项目35项,其中入驻刘氏布偶、利津水煎包、留年旗袍、黄氏酒坊等省级非遗项目4项。2021年,老街长巷被评为AAA级旅游景区,2022年老街长巷入选全国非遗旅游村寨,核心区南岭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9.3利津县博物馆

  利津县博物馆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168平方米,展厅面积6410平方米,2011年10月26日正式开放,主要承载文物存储、人文历史展览、党性教育、城市发展规划展望和综合服务等功能,是一座集存储、陈列、展览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现为省级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市级青年文明号、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利津博物馆建筑造型如“凤凰展翅”,中间“火炬型”钢架结构为“凤冠”,东、西两侧的钢架结构为“双翼”。总体布局分为序厅、历史文化厅、党史国史厅、城市规划厅、多功能厅和文物储藏室六部分,通过实景还原、雕塑、沙盘、图片、实物、影像等方式,展现“铁门雄关、东津古渡、凤凰名城”的千年沧桑,展示利津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和宏伟蓝图。

  利津博物馆馆藏文物3706件,展出10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3件,三级文物50件。同时,基于丰富的藏品优势,利津县博物馆集收藏、研究、社会教育三位一体,肩负着展示黄河口地区丰富的传统文化、普及自然科普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

  9.4凤凰城滨河休闲旅游区

  凤凰城滨河休闲旅游区南起宫家险工,北至王庄险工,全长27.5千米,整体布局为“一带三区六节点”。“一带”指以黄河大堤为轴的黄河生态景观带,“三区”是指黄河休闲观光区、黄河文化展示区、黄河生态农业体验区,“六节点”分别为和乐园、黄河外滩、东津湿地、龙门湾、印象农庄和西瓜乐园。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山东省自驾游营地。

  景区累计完成投资7600万元,建设了和乐园、黄河外滩、黄河栈桥、东津渡遗址、永利桥等景观,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建设景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配套完善游路、停车场、公厕、垃圾箱等公共服务设施,引入社会资金开发黄河人家农家乐、黄河游船、黄河游泳场、真人CS等旅游观光体验项目。

  10.著名人物

  綦沣:清中期官员、名医

  岳镇南:清代廉吏,利津县“四大乡贤”之一

  赵长龄:清代名官,利津县“四大乡贤”之一

  李佐贤:清代金石学家,利津县“四大乡贤”之一

  张铨:清代诗词大家,利津县“四大乡贤”之一

  李竹如:中国抗战史、中国新闻史著名烈士,“庄科三杰”之一。1942年11月2日在对崮峪反“扫荡”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7岁。徐向前元帅亲笔题词称赞“李竹如同志是我党宣传新闻战线上一位杰出的组织者和活动家”

  酆云鹤:苎麻纤维专家,“庄科三杰”之一

  李长之: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庄科三杰”之一

  郭景林:抗战时期勇救革命战士、全家积极投身革命,被誉为“革命的老妈妈”

  石敬亭:国民党著名将领

  于祚堂:全国劳动模范、特等治黄功臣

  赵焕章:著名电影艺术家、国家一级导演

  杨立德: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

  11.荣誉称号

  2019年8月,入选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特色小吃百佳县市。

  2020年6月,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获评“高质量发展进步县”。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利津县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县城。

  2020年12月,入选全省2020年度“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

  2021年12月,入选第二批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县。

  2022年1月,获评2021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22年11月,入选国家政务数据直达基层试点。

  2022年12月,获评2021年度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2023年5月,获评2022年度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步县。

  2023年6月,获评2022年度山东省生态文明强县。

  2023年6月,获评2022年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

  【政府网站】http://www.lijin.gov.cn/



文章地址:https://www.cnzsr.com/showinfo-210-3006-0.html  | | 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